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官网!

薛长湖教授谈2021年水产品加工业发展机遇——创新是不竭动力,好产品是关键

 

发布时间:2021-02-07 17:07:43  信息来源:中国水产品  编辑:EISEN

 

       时间很快来到了2021年,整个水产圈都深深感受到2020年“实鼠不易”,期待2021年“牛转乾坤”,但仅仅依靠愿望肯定是不行的,更重要的是要审时度势,抓住机遇,甚至创造机遇。可是机遇在哪里?从今天起,我们陆续邀请到行业内外长期关注水产业发展的权威人士,以访谈的形式,共同寻求2021年甚至未来几年的新机遇。



       2020年底,一个大消息在水产圈迅速传开,青岛海洋食品营养与健康创新研究院揭牌仪式举行。院士出席,高校背书,企业化运营,到底是怎样一个机构,是否能为水产加工业带来改变和机遇?带着憧憬,也带着疑问,我们采访了青岛海洋食品营养与健康创新研究院院长薛长湖教授。



       青岛海洋食品营养与健康创新研究院是中国海洋大学和青岛市城阳区人民政府共同创立的海洋生物、海洋食品协同创新平台。研究院于2019年6月注册创立,现已建成一万余平方米的科创基地,集功能实验室、中试型生产车间、企业联合创新空间为一体,为技术研发、成果转化、服务企业提供了物理载体和智力支持。研究院建院以来,始终秉承“浩海撷琛,颐养生民”的理念,以研发为导向,以中国海洋大学食品、水产等优势学科为基础,面向食品、水产品加工和海洋生物资源等重大问题,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引导产业转型发展,致力于打造集前沿技术研发转化、人才聚集培育、地方优势产业育成和科技创新服务为一体的国际一流产业研究机构,建成青岛市产业发展的创新引擎,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新旧动能转换的龙头,创新创业人才聚集育成的基地。

 

       亚平:

       薛院长好,首先恭喜青岛海洋食品营养与健康创新研究院成立!我直接问几个产业最关心的问题。2020年整个产业遇到前所未有的危机,但我们也看到如速冻水饺、螺蛳粉等适合居家消费的产品快速增长。在这个充满变数,快速变化的时代,水产品加工企业是不是有可能规避风险,抓住机遇,实现逆势增长?您有哪些建议?


       薛院长:

       如今,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食品产业,尤其是水产品产业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正如我们所看到的,适合居家消费的方便速食产品进入了爆发性增长期,而水产品不仅味道鲜美,能够提供优质的蛋白质和Ω-3型多不饱和脂肪酸,更重要的是含有对健康有益的特殊功效成分。如何用水产品原料开发出适合不同消费群体的兼具营养美味,受欢迎的好产品是企业和产业需要面对的问题,只有坚持以技术创新、产品创新、消费创新和思维创新为推动力,才能使水产品企业升级传统技术、创新产品品类、重塑消费模式和形成营养、美味、高品质的好产品,进而带动企业发展和行业进步。


       亚平:

       刚刚您强调了创新和产品研发,确实,企业也越来越意识到创新和产品研发的重要性,我一直特别困惑的是,我们有这么多大专院校和研究机构,每年都有大量的成果,为什么就不能和产业更加紧密的结合呢?您这次建立研究院也是说目的就是打通科研和产业的断层,可以具体跟我们介绍一下么?


       薛院长:

       青岛海洋食品营养与健康创新研究院是由中国海洋大学和城阳区人民政府共同创立的政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是具有独立法人资质的事业单位,研究院企业化运营,自收自支,独立运营,独立核算。


       中国海洋大学(下称“海大”)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是我国食品科学领域最具品牌影响力和竞争力的高等学府之一,特别是水产品加工与贮藏工程,是我国水产品贮藏与加工学科的诞生地,学科在1946年就面向全国招收了第一届本科生。同时,学院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山东省品牌专业和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入选专业,海大拥有国家级的优质教学资源,是国家人才培养基地。研究院背靠海大,充分发挥中国海洋大学整合社会科研资源的优势,借助海大优势学科,为科研攻关和技术改造等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积极推进研究成果在相关企业产业化。



       城阳区人民政府作为产学研发展的重要支持力量,主要是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等举措,调控、协调多方力量进行有效匹配。一是通过制定合理的科技计划,在合作各方之间建立“共同利益区”,引导产学研合作和发展,推动科研开发和转化;二是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保护产学研合作各方合法权益;三是搭建信息沟通、技术支持的平台,推动产学研合作的健康发展。同时,设立专项资金支持产学研的合作,完善促进产学研合作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在运行过程中,这些政策对产学研合作无疑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亚平:

       可以理解为,研究院是独立运营的企业么?作为首任院长,您对于研究院未来发展有怎样的构想和建议? 


       薛院长:

       不,研究院虽实行企业化运营模式,但研究院不是公司,也不会成立公司。研究院服务于企业,不直接参与企业运营,致力于做科技与企业的连接器,积极支持科技人员将科技成果以创办公司的形式实施产业化,将科技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


       研究院的平台虽然落户在了城阳区,但她不仅仅是服务于城阳的企业和产业发展,她将会依托中国海洋大学的人才、科技、智力等优势,服务于青岛的海洋产业发展,服务于山东的新旧动能转换,服务于国家的海洋强国战略。研究院将建成全国水产品研发平台,针对我国水产加工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和难点问题进行创新性研究,组织联合攻关研发,并向全国水产品加工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决策咨询等,解决水产企业运行过程中遇到的技术性难题,持续为全国水产食品加工业提供鱼虾贝藻等先进的水产加工技术,指导开发水产品加工新技术及新产品,增强科技开发能力,带动行业整体水平提高。


       在新形势新常态下,海洋食品研究院必将面临更大的挑战,未来,研究院将继续围绕“建设海洋强国”战略目标,进一步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和国家海洋科学前沿,以把研究院建设成为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海洋科学研究基地、高层次海洋科技优秀人才的培养基地为目标,努力促进重大成果产出,服务于全国的水产加工企业,推动全国的海洋经济和实体经济发展,服务海洋强国建设。

 

       亚平:

       政府支持、高校支撑的纯商业化运行机构,纯商业化运营这几个关键词太令产业期待了,也就是说这个机构是大家的,共建、共用、共享,我理解的对么?


       薛院长:

       研究院本身就是一个多方协同、共建共享的全国水产品加工技术协同创新平台,面向全国水产品加工企业开放,为全国水产企业提供技术支持,解决企业技术难题,带动行业升级。


       随着合作共享、创新驱动成为社会的共识,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需求以及行业发展的新任务、新要求,搭建共享共用、共建共赢的合作平台,是深化产学研协同创新的重要机制,也是推进转型升级、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途径,只有大家共同在人才、技术、平台、资本、服务等各类创新资源上通力合作,才能进一步促进研究院合理布局,实现成果落地转化和产业化,促进高层次人才相互流动和共享。


       研究院现在已经建成了企业联合创新空间,为共同开发科研项目的企业提供物理载体和实验设备的支持。同时,研究院的实验室将对企业实行半开放式服务,海洋食品生物相关企业可通过在线预约和电话预约的方式使用研究院的仪器设备,可以为企业提供一个新型的创新实验平台。


       亚平:

       太好了!企业怎样和咱们取得联系?怎样合作呢?


       薛院长:

       可以直接与青岛海洋食品营养与健康创新研究院的姜晓明博士联系(E-mail:jxm@ouc.edu.cn,电话:13964288835(微信同号));也可以与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联系,也可以通过中国海洋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联系(电话:0532-82032272)。与我们合作的方式多种多样,针对产品开发/委托生产层面的需求,我们从实验室小试验、中试、大试到产品委托加工可提供整链服务;针对技术开发层面的需求,由企业提供技术开发经费,以技术开发合作项目的形式展开合作;针对现有技术成果的需求,可以通过技术转让、技术入股或技术许可的方式进行合作;当然,我们秉持包容开放合作共赢的精神,也欢迎大家提出新的合作方式和要求,我们愿为有创新需求的企业家们竭诚服务。


       亚平:

       任何一个机构的成功都离不开人才,人才是创新的根本,您刚才说到招才引智,请问研究院在人才引进制度上有没有创新性的举措?


       薛院长:

       研究院在用人机制上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建立了全职聘用、双聘兼职、项目聘用互补的多元化人才队伍建设模式,实施人才引进培养系统工程。我们以市场和产业发展为导向,自行招聘组建了一支具有开发能力和产业实操经验的高素质团队。此外,研究院还积极实施“人才兴院”战略,在创新实践中发现人才,在创新活动中培育人才,在创新事业中凝聚人才,创新人才机制,让人才引得来,留得住,不断吸纳具有新知识的新人才进入研究院,来保持持续的先进性。

 

       亚平:

       青岛海洋食品营养与健康创新研究院,创新是关键词,也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您可否简单介绍一下研究院目前的创新成果和整体发展情况?


       薛院长:

       研究院成立以来,坚持边建设边科研边转化,切实确保基础建设与科研工作开展两不误,在海洋食品及海洋生物资源开发领域展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研究院围绕国家战略和产业需求,依托海大学科优势,通过原始创新和技术创新,有力的推动海洋生物产业从传统加工向现代产业模式转变。成立以来,研究院立足青岛市城阳区发展优势和产业特色,聚焦“海洋+蓝色粮仓”“海洋+大健康”“海洋+生物智造”“海洋+现代畜牧养殖业”“海洋+现代种植业”及“海洋+智能装备”六大板块,积极培育海洋生物产业体系,加速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截至目前,研究院已经成功孵化了5家海洋生物技术创业公司,并且与10余家企业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目前,研究院有30余项科技成果正在与企业对接,与100多家企业进行成果的推进,成果转化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特别是重点推广的海参、南极磷虾精深加工技术已经在行业内形成了较大的影响。


 


       亚平:

       刚听您说到研究院有六大板块,您能就每个板块做下简单讲解和介绍吗?


       薛院长:

       好的,研究院一直以来都致力于发展蓝色海洋经济,重点关注“海洋+”六大板块:


       “海洋+蓝色粮仓”是以“海洋水产蛋白、糖类及脂质资源高效利用关键技术”研究为基础,开发海洋特色营养组分,不断开发新型海洋营养食品,来满足未来国民营养需求,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海洋+大健康”板块是以海洋生物功效因子的筛选、制备及构效研究为基础进行的,结合功效成分的特殊功能活性,创新开发新型海洋功能食品,立足于“药食同源”,着眼于“治未病”,守护国民健康。“海洋+现代畜牧养殖业”主要是以海洋高效抑菌益生元、益生菌的研究为基础,通过开发海洋来源的抗生素替代产品,来解决现代畜牧养殖业中抗生素使用问题,保障国民食品安全。在“海洋+现代种植业”板块,主要是以海洋生物多糖的基础和应用研究为基础开发海洋来源的土壤改良剂、农用地膜和叶面肥产品,这类产品可以减少环境影响、修复土壤生态和补充作物营养,可以有效改善生态环境。“海洋+生物智造”是面向未来的生物工程技术,基于海洋生物基因挖掘,构建微生物工厂,通过发酵工程实现特定基因的表达,高效合成目标酶、蛋白质、脂质等生物材料,这可以为海洋大健康的功效因子制备提供强大支持。“海洋+智能装备”主要服务于传统水产加工流通行业的产业升级需求,为传统水产品加工流通提供智能支持,从而提高生产效率、改善产品品质,实现装备智能化。

 

       亚平: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海洋强国的战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又强调,要坚持海陆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您认为研究院的这六大板块对于发展蓝色经济、助力海洋强国有哪些意义?


      薛院长:

       海洋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蕴藏着万亿级的潜在产值,实施海洋食品创新驱动战略,推动海洋食品生物加工产业升级,实现海洋生物资源高效利用,这是实施海洋强国战略的重要一环。研究院所聚焦的六大“海洋+”发展方向,高度契合了青岛市蓝色经济重点产业领域,必定在海洋科技创新引领上发挥越来越巨大的作用,助力海洋强国。

 

       亚平:

       发展蓝色经济,需要整合各种资源要素共同促进产业发展,政府、市场、高校、企业、科研院所等如何发挥合力作用?研究院又在其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呢?


       薛院长:

       一方面,研究院致力于自我研发和提供研究成果转化服务,另一方面,将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海洋食品相关的技术开发者和有产业化前景的先进研究成果,促进企业、大学、研究机构发挥各自的能力优势、整合互补性资源、实现各方的优势互补,加速技术推广应用和产业化,协作开展产业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活动。充分发挥中国海洋大学人才、科技、智力等优势,深化产教融合,机制创新促进了海洋食品学科与产业互动,打通了基础研究、应用开发、成果转移与产业化链条,真正实现了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更好的服务新旧动能转化、海洋攻势、发展食品科学与技术,促进蓝色海洋经济快速发展。


       这是一种全新的模式,研究院为企业“打工”,是企业科技开发的“店小二”,企业产品开发需要的小试、中试、甚至生产,都可以委托研究院进行组织,不用建工厂,也可以开发自己的产品,销售自己的产品。


       研究院还承担了人才培养的任务,可以培养海大学生的创新实践和创业能力,与海大各学科点结合,不局限于食品学科,可以提供全面的平台、中试方案,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聚焦海洋食品,解决具体问题,服务海洋产业。

 

       结语

       海洋孕育了生命、联通了世界、促进了发展,蕴藏着丰富的生物资源,我国作为世界第一海洋水产大国,充分利用海洋生物资源,加快发展海洋高技术产业,促进行业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海洋食品产业新旧动能转换,提升海洋生物资源综合利用能力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1世纪世界各国陆续开展了海洋经济拉力赛,中国也不例外。中国人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的意识空前高涨,随着海洋生态文明的不断发展及众多研究机构和政府政策的大力扶持,海洋强国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中国水产品加工业也将迎来崭新发展的新时代。


声明:

① 凡本网所有原始/编译文章及图片、图表的版权均属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所有,如要转载,需注明信息来源: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
② 凡本网注明信息来源:XXX(非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联系电话:010-65067637

相关信息
· 关于公布养殖河鲀加工企业名单的公告(唐山建业)...
· 《中国水产品》
· 关于养殖河鲀加工企业资质审核结果的公示(唐山建...
· “鲁”字号水产品闯关东 山东渔业拓展东北朋友...
· 利用资源优势,高质量发展西藏冷水鱼产业...
· 刺身级生蚝、无沙白蛤……黄河口名优水产品闪耀...
关于公布养殖河鲀加工企业名单的公告(唐山建业)...
《中国水产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