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调研:小龙虾产业遭遇“养殖-消费”两端挤压
发布时间:2020-02-11 15:28:13 信息来源: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 编辑:EISEN
编者按:新冠肺炎疫情自爆发以来,给水产行业带来了全方位的冲击。近期,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开展了一系列调研,通过材料收集以及企业访谈,对此次疫情给水产行业带来的影响进行分析。《中国水产品》微信号将陆续推出相关调研文章,供业内人士参考。同时,也希望业内人士积极反馈情况,分享观点。
独家调研:小龙虾产业遭遇“养殖-消费”两端挤压
(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小龙虾产业分会)
蔡俊 冯妍
国内小龙虾产业刚刚经历了2019年低价行情的洗礼,当养殖户将希望寄予2020年之时,一场席卷全国的新冠肺炎疫情打破了产业健康发展的进程。为了监测疫情对小龙虾产业影响,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小龙虾产业分会进行网上问卷调研,涉及五大主产区湖北、湖南、安徽、江苏、江西以及海南、广西等地区。
一、疫情对养殖端影响
小龙虾生产季节一般在4月,所以目前行业正常运营运转比例不高,开工复产主要集中在养殖端——苗种养殖。1、养殖生产过程中原料短缺,包括饲料原料、肥水产品、杀青苔产品、口罩、防护服、酒精等短缺。希望在上述应急物品生产企业复工之后,资源除了保障前线医护人员使用同时,也要向养殖一线倾斜;2、交通受限造成饲料短缺,这已经成为养殖行业的共性问题;3、苗种销售遇阻,江西赣南地区由于气温较高,现已产有大量小龙虾早苗(大约有500-800吨),急需待销。现存产苗销不出去,需苗者进不来。希望政府能让饲料、苗种运输车辆使用绿色通道,保障养殖生产正常运转。
二、疫情对流通与加工端影响
从市场销售环节看,按往年市场行情,2-3月份是小龙虾成虾销售的最佳季节,价格一般会在高位运行,也是效益最好的时间段。但近两年来加工企业库存量呈增长趋势,1-4月,在应季小龙虾未上市之前,提前预热销售的小龙虾产品90%是冻品,很多企业春节前又增加了小龙虾冻品的库存量。疫情爆发后,市场、餐饮业一直处于关闭状态,流通停滞,导致无价无市,积压量更大,从业者损失巨大,而且疫情重灾区湖北的小龙虾一二三产业占比较高。
三、疫情对消费端影响
目前受影响最大的是餐饮企业。出于防控疫情需要,餐饮企业闭门歇业,但仍需承担各种刚性支出,大部分企业面临巨大的资金压力。无论是水产品还是小龙虾,每年餐饮端的消耗量都十分巨大。小龙虾产业想要平稳渡过疫情,需要政府、社会以及金融机构对餐饮企业的支持。
四、其他问题
江苏泗洪地区一直以来有将河蟹留到春节前后售卖的传统,今年的疫情让养殖户措手不及。有养殖户反映,近400万千克大闸蟹滞销。大闸蟹多为两年生长周期,如果今年5月前无法进行销售,大闸蟹将死在暂养池中,届时养殖户会损失惨重。
声明:① 凡本网所有原始/编译文章及图片、图表的版权均属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所有,如要转载,需注明信息来源: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
② 凡本网注明信息来源:XXX(非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联系电话:010-65067637